| 40 | 0 | 10 |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刘慈欣的科幻创作中体现出对鲁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人性批判方面,鲁迅剖析了国民性及其历史文化根源,刘慈欣则将批判视野拓展至全人类物种层面,在宇宙尺度和极端环境下揭示人类共有的生物本能弱点;伦理道德方面,鲁迅致力于解构封建伦理,呼唤个体觉醒与新型人际关系,刘慈欣则通过科幻设定将家庭伦理升华为宇宙伦理和文明存续的隐喻,并提出了“零道德宇宙”的观点。刘慈欣既继承了鲁迅的批判精神和启蒙追求,又在主题和视野上实现了重要创新与发展,二人在中国文学发展脉络中的意义与价值,亦在这种互相对话、补充与观照之中愈发凸显。
Abstract:① 宋明炜:《〈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兼论写实的虚妄与虚拟的真实》,《中国比较文学》2020年第2期。
②③ 鲁迅:《译文序跋集·〈月界旅行〉辨言》,《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下同),第163、164页。
④ 鲁迅:《呐喊·药》,《鲁迅全集》第1卷,第464页。
⑤ 刘慈欣:《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下同),第140页。
⑥ 刘慈欣:《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的机会》,《山西文学》2009年第7期。
⑦⑧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164、212页。
⑨⑩ 刘慈欣:《微纪元》,《时间移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下同),第258-259、258页。
(11)(12) 刘慈欣:《吞食者》,《时间移民》,第211、231页。
(13) 刘慈欣:《三体》,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397页。
(14) 刘慈欣:《乡村教师》,《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第48页。
基本信息:
DOI:10.15945/j.cnki.cn11-2722/i.2025.08.003
中图分类号:I207.42;I210.97
引用信息:
[1]王文英,尹冠儒.思想的维度:论刘慈欣对鲁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鲁迅研究月刊,2025,No.520(08):53-59.DOI:10.15945/j.cnki.cn11-2722/i.2025.08.003.
基金信息: